欢迎访问阜蒙红旗医院
咨询电话:

阜蒙红旗医院

首页 >> 阜蒙红旗医院 >>文章阅读

阜蒙治疗阴道炎哪里好

阜蒙治疗阴道炎哪里好  阜蒙红旗医院妇科医生介绍:下列四条中有三条阳性即可临床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。
 
  1、匀质、稀薄的阴道分泌物。
 
  2、阴道PH>4.5(PH多为5.0-5.5)。
 
  3、胺臭味试验阳性
 
  4、线索细胞(cule cell)


 
  由于细菌性阴道病(BV)是以阴道生态环境紊乱为特征,故BV的治疗是针对BV相关混杂微生物(主要是阴道加德纳菌、厌氧菌)的过度生长和产H2O2乳酸杆菌减少的情况,通过全身系统治疗或阴道局部治疗而达到杀灭致病物并恢复产H2O2乳酸杆菌占优势的阴道菌丝,从而恢复正常的阴道生态环境的目的。此外,由于BV复发率高,治疗后随访很重要,一般治疗后1、3、4、9月各复诊一次。BV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或使用避孕套,局部治疗期间还应避免长时间的盆浴。治疗结束后4周内性生活亦需使用避孕套。
 
  1、全身用药 甲硝***近期有效率达82%~97%。
 
  2、阴道用药 甲硝***栓剂、2%克林霉素软膏每天一次,共七天,或用1%乳酸液或0.5%醋酸液冲洗阴道,改善阴道内环境以提高疗效。
 
  3、特殊治疗 由于BV可能与一系列妊娠并发症有关,如胎膜早破、早产、绒毛膜羊膜炎、羊水感染等,故应密切随访。一般认为患BV的孕妇可局部使用甲硝***、氯林可霉素治疗,也可口服氯林可霉素及氨苄青霉素,用法同前,但妊娠头3个月内禁服甲硝***;男性伴及无症状患者的治疗 对于无症状的BV及BV的男性伴一般不主张常规治疗,但对反复发作或难治的BV患者,其男性伴应接受治疗;无症状的BV患者在接受子宫内膜活检、宫腔镜检查、放置宫内节育器、人工流产等操作术前,应进行全身治疗,以减少术后并发症。
 
  
 
  阜蒙治疗阴道炎哪里好  阜蒙都有哪些症状?阴道炎是炎症的一种,在我国妇科疾病中的发病率较高。由于阴道炎的类型较多,对女性的危害也很大。不同阴道炎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,那么,阜蒙阴道炎都有哪些症状呢?
 
  阜蒙阴道炎都有哪些症状?
 
  1、滴虫性阴道炎的症状:白带增多,呈乳白色。
 
  2、细菌性阴道炎的症状:白带增多,呈灰白色、稀薄泡沫状、鱼腥臭味。
 
  3、老年性阴道炎的症状:白带增多,色黄、呈水状,严重时呈脓性、有臭味,有时为淡血性,外阴有瘙痒干痛,下腹部坠胀感。
 
  4、霉菌性阴道炎的症状:外阴瘙痒、外阴及阴道灼痛、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样,有时伴有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、性生活疼痛症状。
 
  通过对以上阴道炎的症状的了解,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发现疾病。医生提醒:阴道炎容易反复发作,并且上行感染,有的会导致不孕。建议女性朋友要选择规范治疗,抗炎的同时重建阴道的自洁功能。有效控制其复发。
 
  阜蒙红旗医院采用纯净臭氧无创疗法治疗阴道炎,该疗法运用纯净臭氧的超强杀菌功效,在电脑控制下,定时定点准确注入,直达病灶,能快速杀灭病菌,无毒副作用,具有安全、搞笑、不易复发等优势。


 
  细菌性阴道病是指阴道内正常产生的乳酸菌减少,代之以另外一些细菌,例如加特纳杆菌、类杆菌、普氏杆菌、支原体等,破坏了正常的阴道酸性环境,阴道的pH值上升为5.5左右。此时,可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候群,如阴道内可产生一种具有鱼腥味的胺类,这是一种令人很不愉快的气味,还有白带增多,但是阴道并没有明显的炎症,所以称之为细菌性阴道病(bacterial vaginosis ,简称BV),而不是。这与滴虫性阴道炎、老年性阴道炎等明显的阴道炎症不同。
 
  阜蒙治疗阴道炎哪里好  细菌性阴道病在门诊病人中可占1/3左右,与性活跃、性乱交有关有关。BV是造成早产、胎膜早破、低体重儿的主要原因。BV阳性的妊娠妇女中40~50%易在37周前早产或分娩低体重儿,比正常妇女高3~4倍。她们的孩子也因此可能受到直接感染,患新生儿肺炎脑膜炎等,并可能带来各种后遗症;是导致羊膜绒毛膜炎、羊水感染、剖腹产术后子宫内膜炎的危险因素。BV患者产后或剖宫产后发生产褥期子宫内膜炎是正常人的10倍,是导致某些妊娠不良和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。
 
  BV是导致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感染的主要原因,是造成输卵管炎、子宫内膜炎、、泌尿系感染、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,是发生不孕症、和妇科肿瘤的有关原因。遇到要施行剖宫产、全子宫切除等手术时,BV患者更容易产生各种炎性的手术并发症。
 
  具备以下4项指标中的2项及2项以上,可以诊断为BV:①非化脓性灰白色粘稠阴道分泌物;②阴道分泌物有鱼腥样气味,性交时或性交后加重,胺试验阳性;③阴道分泌物pH升高到5.0-5.5;④阴道分泌物涂片找到线索细胞。BV要与念珠菌外阴阴道炎、滴虫性阴道炎等疾病相鉴别。

温馨提示:想了解更多健康问题,请点击在线客服一对一交流

特别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
版权所有:全民健康网